close

青紅的上海夢

 

《青紅》 / 王小帥

 

我覺得當我們創作的動機不再是單純的講述一個故事的時候,所呈現出來的作品也就不再是一個故事,他是說教的、是一古腦的、是不知所云的,這就是我看《青紅》的感想。

 

之前《青紅》納參加坎城影展並未受到什麼迴響時我還有點半信半疑,畢竟《十七歲的單車》這部電影雖也未能盡善盡美,但是卻給我很深的印象。

等看完電影我就知道為麼他無法獲得共鳴了(我甚至有點後悔把我的珍貴的套票拿來畫這一場),其實故事很簡單,他只是要我們反省上一代的政治錯誤由下一帶來承擔。

 

 

但是整部電影中我們看不到青紅口中的我們的家在他生活中的感情與份量,是初戀之情?是同窗之誼?是景色是習慣?讓青紅不想離開這個,一部電影120分鐘完完全全感受不到一絲絲的線索,到是父親為麼要回到上海、如何處心積慮要回到上海卻是有如英文片《Shanghai Dream》一樣清楚。

青紅對父親高壓教育的反抗,不是只有在身山溝裡才會發生的,這是很普遍的父子衝突,即便是最後小根為了留住他而使出的手段,都不如小真上演的私奔戲碼來得矛盾,如果青紅是透過小真的遭遇而對人生有所體悟,那最後這瘋癲的安排不過是太OVER的控訴,我覺得這部片甚至不如《估嶺街少年》來得直接有力。

 

 

沒有看到青紅的感情,又怎麼認知生命的錯誤與荒謬,不如片名改成《青紅的爸爸》還更有關聯、更俗氣也更直白。

 

這讓我聯想到了我們常常想要講的台灣意識的問題,不管我們自己多感動於這樣的歷史、多珍惜這樣的人物,當你無法用說故事的態度來面對來呈現,一切就是那麼的一廂情願,要獲得共鳴與認同也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llyiju 的頭像
    smallyiju

    我吃肯德基也吃香雞排

    smallyi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