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兩大演技派巨頭主演的《誘惑》(Doubt)在本屆的奧斯卡滑了個大鐵盧,但是並不影響他是一部好片的事情,推薦給大家。

 

 

 

下文有雷,不想知道劇情的請按上一頁。

 

《誘惑》(Doubt)的故事場景雖然發生在教會(學校),本片中也有諸多篇幅在激辯信仰的真理,但是令人驚訝的是,扣除教會這個框架,整部影片依然有很真實的存在感。

 

事情發生在60年代,也是美國最為動亂的年代之一。

1963年甘迺迪總統遇刺,1964年立法取消種族隔離制度,反越戰的嬉皮(Hippies)群聚在郊區流浪,鮑勃•狄倫(Bob Dylan)的唱片發行了,〝性解放〞(Sexual Liberation)成為時代印記。

在這個保守與前衛拉扯的年代,傷痕正在悄悄蔓延。

 

 

中學裡,保守的艾修女校長總是嚴厲且豪不留情面的管教學生,她痛恨學生使用原子筆(Ball Pen);禁止小修女吃糖,討厭改編過的耶誕流行歌,認為異教當道;不尊重台上教師,中斷課堂,只為秋出她看不順眼的學生。

費神父,活潑開朗,他喜歡跟學生肢體觸碰;會與學生聊天打屁;特別關心那唯一的黑人學子,彌撒在台上佈道時總是可以感動人心。

 

這是一場女人與男人的戰爭。

修女認為神父的行為不夠保守檢點,不足以擔任上級。

但是,當他倆在校長辦公室進行辯論攻防戰的時候,費神父理所當然的坐在主位,艾修女才認知到,他的地位的確高於她。

 

這是一場信仰與慾望的戰爭。

艾修女為了趕走神父,竟然犯下戒條,謊稱從神父的上一個教區打聽到一些端倪;而費神父基於告解保密原則(藉口)(the seal of confession),無法(反而)為自己辯護。

 

這是妥協與尊嚴的戰爭

學童母親不管孩子如何,他只知道費神父是唯一關心她兒子的人,最重要的是,他的黑人兒子要唸完中學,「如果我兒子在公立學校,早就被打死了」。她選擇妥協,即便費神父對他兒子做出了不堪的事情,她不在乎,即便在乎,該受懲罰的是大人。艾修女卻要在這個敏感的時機(取消種族隔離制度)挑戰她的尊嚴,這是基於關心還是基於偏見。

 

 

這也是一場堅信篤定與困惑動搖的戰爭。

艾修女基於她對神的堅定信仰,千方百計要趕走費神父,即便沒有直接的證據,所以不惜說謊造謠,她寧願遠離神一步。費神父與學生到底有沒有發生不正常的關係,費神父為自己辯解,講著講著卻好像連他自己都感到困惑了。

艾修女苛刻嚴謹,總是不斷的找學生麻煩,但她自己過著清律的生活,且想辦法不讓教會開除失明的老修女;費神父敏感細心,他保護那唯一的黑人學生,但他吃肉喝酒,甚至在神父的聚會上拿教友的身材開玩笑。

 

 

 

 

 

〝真相〞只有一個,但是〝事實〞卻可能有很多種面向。

艾修女懷疑費神父的唯一理由,就是他碰觸一位高年級學童的時候,那位學同嫌惡的甩開他的手。雙方針鋒相對的過程,很像卡夫卡的小說,在各種語言中你來我往,懷疑/辯解已經成了目的,真相是什麼,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相信她相信的;他說出他想說的。沒有交集。

你有一天清晨醒來,就是被抓到牢裡,沒有人回答你「為什麼」,因為「為什麼」不存在。

 

 

 

 

神父主動申請調離,是因為他心虛,還是他不願意修女校長繼續沉淪在這個漩渦中?

艾修女最後哭著說出我「I have doubt!」,是對自己的懷疑,還是對教會的懷疑(費神父升遷),甚至是對信仰的懷疑?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年代,也許每個人都會doubt。你如何去解釋這困惑,光靠信仰,夠不夠?

 

 

 

本片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觀眾們是透過小修女(詹修女)的觀點來看待整個事件,但是就連小修女也不是全知的觀點。詹修女她有的真誠的信仰,她也會對學生嚴厲,卻又喜歡聽流行耶誕歌曲;她喜歡教導歷史,也討厭總是被艾修女干擾;她不喜歡艾修女把學校變成監獄,但是總要靠艾修女的力量來壓制學生;她覺得費神父在關心學生,自己卻不正視黑人學生被欺負的問題;夾在艾修女與費神父中間,她就是小艾修女或小費神父,如果她漸漸繼續為神服務,她變會成艾修女或是費神父。

 

 

 

備註:我也有doubt:為什麼片名要翻譯成"誘惑"?有誰可以告訴我?

 

 

以下資料與本文圖片來自「我酷電影網」

 

類型:劇情片
片長:1 Hrs 43 Mins
分級:保護級
上映日期:Feb 20, 2009.
發行商:博偉
國家:美國
導演: John Patrick Shanley
演員: Carrie Preston, Audrie J. Neenan, 維奧拉戴維斯, 艾咪亞當斯(詹修女), 菲利浦西摩霍夫曼(費神父), 梅莉史翠普(艾修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llyi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